为了促进儿童博物馆教育行业的发展,2020年,在本会的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开展了“ELE童博汇·年度评奖活动”,旨在通过征集行业内扎根实践的研究成果和立足研究的实践案例,挖掘出更多行业潜力。
12月21日,该评奖活动的获奖作品交流展示会在线上举行。会议上,“十佳活动”获奖团队分别从策划理念、教育目标、实施情况等方面对获奖作品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分享了团队在策划及实施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的经验。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分享“十佳活动”案例,敬请关注!
汉阳陵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经过四十多年的考古勘探发掘,现已探明,汉阳陵主要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地以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是迄今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帝陵陵园,因而成为人们了解、研究汉代帝王陵寝制度以及汉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阳陵而建立。1999年建成开放,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依托汉阳陵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多年来考古发掘研究成果,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目前设有考古陈列馆、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南阙门遗址保护展示厅、宗庙遗址四个基本陈列,展示文物一万余件。
活动概况
举办时间:5课时,每课时40分钟
活动模式:研学体验及进校园均可
参加人数:20人左右一组,进校园为一个班级
授课对象年龄段:8-15岁中小学生
活动背景
全世界有14亿人在写汉字、说汉语,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说汉语、学写汉字。汉朝、汉字、汉语、汉文化都是以“汉”冠名,汉字作为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不断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作为汉代丧葬和祭祀文化的至高体现,汉阳陵除了丰富的地下宝藏外,还修建有大量的地面建筑,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其中瓦当是品种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类。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结合瓦当文字和纹饰的吉祥寓意,选取一件瓦当的吉祥语,将活动项目的名称定为“长乐未央”——瓦当主题教育课程。
策划理念
作为汉代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材料,瓦当为研究汉代建筑审美、格局以及文化内涵提供了实物依据。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长乐未央”——瓦当主题教育课程依托汉阳陵出土的精美瓦当,这些瓦当形态完整,做工精细,纹饰清晰。课程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字瓦当,如“长乐未央”、“长生无极”、“汉并天下”、“千秋万岁”以及精美的云纹瓦当,通过瓦当起源及用途、阳陵瓦当种类、文字纹瓦当及同时期的动物纹瓦当,让青少年们感悟纹饰和汉字艺术美,感受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主题课程还与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搭配,将博物馆课程与学校课程对标定位,采用以小见大的引导方式,以及横向、纵向的对比方式向青少年讲述汉代审美以及汉代文化在现代文化的传承。
教育目标
课程以秦砖汉瓦在古代建筑中的美誉度为切人点,以瓦当上娟秀的汉隶和流畅的云纹为突破口,融合书法艺术、几何学、建筑学知识,通过制陶、拓印等传统技艺体验,结合美术教育及益智游戏等方式,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活动通过展厅导赏、课程引导两个授课环节,瓦当陶艺制作、拼接、拓印、蜡笔画、吉语五个互动体验环节,全面解读瓦当和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这些环节可以整体打包、独立体验、亦可根据学校或青少年的需求随意组合,可在博物院举行亦可以带入校园举行活动。青少年们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环节设置能够了解到瓦当文化在建筑、艺术及文字等多学科的体现,并对瓦当有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活动展示
1. 依托文物
2. 瓦当小课堂
PPT授课
视频动画授课
3. 互动体验:“淘淘乐”——瓦当陶艺制作
4. 互动体验:“拼拼乐”——瓦当拼接
5. 互动体验:“拓拓乐”——瓦当拓印
6. “涂涂乐”——瓦当蜡笔画
7. 互动体验:“节日荟”——吉语瓦当
8. 互动体验:“扫扫乐”——AR瓦当字库
作为国家文物局2017年度“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项目。产品开发首先运用三维扫描技术对每件瓦当的720°扫描,然后通过计算进行三维建模,最终融合每件瓦当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通过微信小程序扫描展板文物的形式全方位观看瓦当每一处细节。
版本创始和模式延伸
1. 穿汉服·书汉隶
2. 瓦当美食
瓦当文创
活动效果
“长乐未央”——瓦当主题教育课程自推出以来,受到了参与者的广泛好评。参与过该课程的青少年们纷纷表示,这个课程能够较好地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而且通过相关的体验项目也加深了对瓦当的理解,感受到中华文字、中华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很多青少年由此也爱上了博物馆,不再觉得博物馆是大人们的世界。系列活动也被中华网、央广网、陕西传媒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很多学校整个年级甚至整个学校分组前来体验,并给予该项目充分肯定。
经验总结
主题课程结束后,教育员及时整理课程相关资料(文字、图片、视频)、收集反馈意见、回收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建议整理、效果评估,及时召开项目小组会议对课程进行总结、分析与反思,寻找缺点与不足,探索进步空间。团队不定期召开座谈会,邀请博物馆学专家、学校老师、青少年代表参加,对项目提出建设性建议,审视课程框架和实施过程有无改善余地,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制定改进措施,以便下次活动的开展更加顺利,取得更好效果。
瓦当看似不起眼的建筑构件,然而其间蕴含的文化却遍及政治、历史、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本课程在充分挖掘文物内涵的同时,发散思维,由一个看似简单的信息引申到各个不同的知识点,由一个个不同的体验项目总结和感受不同的文化以及文化背后不同的精神载体。各个体验环节环环相扣又可单独实施,灵活多变的教育项目为青少年的学习提供了各种可能性。这样的设计,符合青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配合学校或者家庭进行了很好地辅助教育,使青少年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甚至超额完成学习任务,并在体验中构架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体系。
优势:
1、从教育方向来说,让青少年在体验中学习博物馆文化、传统历史文化,同时也可以培养青少年领导力、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兼顾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青少年心理教育。让青少年有个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成为该教育项目的终极目的。
2、从教育方式来讲,更加灵活的体验环节组合,有利于满足不同参观时间、不同接受能力的团队的不同需要,兼具灵活性和针对性。
3、从教育的手段来讲,手段多样,不仅有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体验,同时也加入了现代艺术、现代科技手段,同时通过青少年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AR新技术等手段拉近博物馆与青少年的距离。同时教育员在施教的过程中,注重在细节中引导青少年,通过灵活多变和轻松的教学引导,创建良好的教育氛围,不但有助于加深知识的传播,也更加贴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更容易被青少年接受。
改进方向: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本次活动课程的家长满意度为98.3%,学生满意度为98.8%。展厅因为参观人员常年不是很多,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观察,导览环节满意度最高,为99.2%,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汉阳陵有得天独厚的场所优势,互动体验环节可以继续提升,增加更多有意思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