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老牛湿地保护项目

DATA:2021-03-31  浏览次数:33

      项目由老牛基金会联合保尔森基金会、国际鹤类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等机构和部门共同发起,旨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研究与保护中国最不可替代的自然湿地资源。

      湿地保护是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其中,滨海湿地保护在中国起步较晚,中国现有滨海湿地579.59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10.85%。滨海湿地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构筑了该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在调节气候以及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中国滨海湿地繁育、迁徙、停歇和越冬的迁徙候鸟物种总数达到246种,其中24种水鸟为全球受威胁物种,至少有140块滨海湿地满足国际重要湿地、国际重要鸟区或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伙伴网络(EAAFP)标准。其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滨海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包括:1)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2)地方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有一定程度的机制问题;3)经济发展对湿地保护的干扰;4)公众宣传教育不足

在此基础上,中国滨海湿地保护项目建立了两个阶段的目标,具体为:第一阶段(2014-2017年):通过研究报告对中国滨海湿地现状进行呈现及分析,通过打造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与经验交流,提供专业培训,促进协调一致行动,进行公众倡导;第二阶段:落实具体行动。第二阶段(2017-2021年):在研究的基础上落实具体行动,推动湿地有效保护。

      项目第一阶段的研究报告《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的出版,为决策部门、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参考。项目第二阶段已开展实施:1)中国红树林保护;2)建立中国沿海水鸟栖息地数据库(包括数据库网站、手机APP、识鸟小程序);3)创建湿地教育中心标准体系(目前培养了3个湿地教育中心样板点);4)蚂蚁森林-海口五源河首个湿地类型公益保护地的规划与实施,1300万公众直接参与保护地的认领,普及公众教育及倡导。

      项目基于第一期的研究报告,由保尔森先生将《给决策者的政策建议》递交给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及辽宁、河北、天津、江苏、上海、浙江等6省市主要领导,获得沿海省市政府的关注,为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提供了参考,间接推动了国务院2018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报告的影响力以及项目在国际层面的交流和倡导,对于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具有促成作用。项目的影响力是渐进的过程,且会持续产生影响。项目在数据支持,网络成员协同方面会继续发挥作用。在未来中国两横一纵的湿地保护格局形成后,该项目的主要发现和持续影响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在全球层面,项目最大的挑战,是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全球合作的挑战,这不只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经济、安全、社会和道德问题。目前生态系统的破坏涉及SDG多个目标,而湿地作为自然界最富有生物生态性和生态功能的生态系统,其保护刻不容缓,避免灰犀牛现象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