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久久为功,汇聚力量 | 如何做好社区慈善的几点启示

DATA:2024-09-09  浏览次数:11

当“慈善日”遇上“公益日”,凝聚起每一份力所能及的善意,共同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做一点贡献。


第九个“中华慈善日”主题为“崇德向善 依法兴善”。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中华慈善日”示范活动。期间,发布了由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指导,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与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联合在地社会组织开展的内蒙古全区“社区赋能支持计划”项目。

目前,该项目面向全区培训了80余名社会组织业务骨干,通过“专项赋能”有效促进了社会组织能力提升,推动了基于社区实际需求的项目孵化与创新实践;通过多方联动,共筹集项目资金80余万元,开发并支持了14个社区慈善项目。

十四五”规划将“基层治理”列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要求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社会治理的重心要落到城乡社区。


新修改的慈善法第九十六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社区慈善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展社区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慈善事业,鼓励设立社区慈善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通过公益创投、孵化培育、人员培训、项目指导等方式,为慈善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和能力建设服务。


内蒙古全区“社区赋能支持计划”项目,针对社会组织普遍存在的“专业性不足、联动性不强,缺乏可持续、可复制的服务项目”等问题,围绕“社区工作理念、需求评估调研,项目方案设计、实操方法、可持续运营”等课程主题,通过可视化的讲解与演练,以学员参与式学习为主导,激发社会组织能力增长,以提高社区项目创新实践。


640 (1).jpg


经过培训,参与的社会组织对“社区、社区项目、工作方法”等关键领域有了深刻而清晰的认知,在“需求识别、问题界定、方法对策、可持续性”等方面均有较大提升;在专家团队“一对一、陪伴式”的督导下,紧密围绕社区真实需求和痛点,开发出“为老服务、儿童关怀、特殊群体帮扶、社区安全”等主题多元化的社区慈善项目。


微信图片_20240909123444.jpg
微信图片_20240909123501.jpg






例如,包头市的一家社会组织在原有老年人健康检查服务的基础上,深化项目服务内容,增加了健康风险预警/提示,为老年人疾病提供“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就医”的健康管理;建立起与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患者及家属的良性互动,持续改善社区为老服务。呼和浩特市、赤峰市等多家社会组织对现阶段“社区安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新增了“社区安全建设”这一服务内容;转变了服务形式,通过培育并支持社区“自组织”开展活动、服务社区,促进安全韧性社区建设。


微信图片_20240909123506.jpg


现阶段,伴随着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机结合,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慈善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需要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慈善、满足基层治理新需求的过程中,进行一场深刻的尝试、探索与实践。我们在“社区赋能支持计划”项目实施与全周期管理的过程中,结合社会组织的真实反馈和专家指导建议,获得了以下几点启示:


1、所谓“社区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各种“社会问题”的交织与叠加,在“社区”这一微观场域/场景下的集中映射与直观体现。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社区不仅是居民日常生活与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更是社会问题微观影响作用的集中区域。尤其在当前社会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类社会问题相互缠绕、级联叠加、愈发凸显。社会组织的重要性逐步显现。需要其主动与居民建立紧密联系,真正地深入社区,了解真实诉求,准确把握社区问题的症结所在。


2、社区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变量”,面对复杂多变的社区需求,社会组织需要站在全局、长远的视角上进行系统性思考,通盘考量、深入剖析、精准识别、区分主次,做好平衡取舍、抓住主要矛盾,才能为社区量身定制地设计出更具针对性、更能贴近社区实际的解决方案,从而有序规划、分步实施、逐层递进地解决问题。


3、社会组织应该准确认识自身能力与资源的有限性/局限性,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担当、有所作为,在紧密贴合政策导向的基础上,构建社区资源的高效联动体系/机制,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社区之间的深度对话、有效沟通和协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慈善资源的有效互补与倍增效应。


4、社会组织应注重在实践中不断磨砺锤炼自身,专注于专业能力的精进与提升。通过参与各类社区服务项目,积累实战经验,不断反思与总结,以问题为导向,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5、社会组织应鼓励团队成员持续学习,紧跟行业动态,吸纳前沿理念与技术。通过“新方法、新技术、新工具”的引入与应用,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工作效率,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和汇聚社区力量,共同为社区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


此外,针对“资金短缺”这一共性挑战,应进行精细化分析与策略规划。遵循“由近及远、由内而外、自下而上”的原则,融合传统智慧与创新思维,逐步推进资金筹集工作,尝试构建一个既全面又多元、且具备长期可持续性的资金筹集体系,为社区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一是,从社区在地挖掘资源,鼓励居民自治与互助。社会组织首先要能够有效为社区提供高质量服务并获得社区认可,通过设立社区基金与社区资源建立起链接,实现社区资源的高效循环与增值。二是,社会组织要与政府部门、基金会、企业等建立合作。通过争取政府资助、参与基金会项目合作等方式,多元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社区项目注入更多活力。三是创新筹资模式,积极探索互联网筹资,利用社交媒体的广泛影响力,生动讲述社区故事,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四是社会组织要建立健全资金筹集与管理机制,确保流程透明、高效运行,真正做到“崇德向善 依法兴善”